2013年10月3日 星期四

下走-大帽四方山 2


yahoo blog 原誌日期:2011-1-5




大帽山北巔 四方山

位於新界中部,大帽山之東北巔的四方山,為香港第四高峰,海拔785高,屬大帽山山脈。大帽山曾為一座活火山,與附近的觀音山、大刀屻和雞公嶺同為因火山活動而形成的,故大帽山主要由火山岩組成,亦有不少沉積岩,在山上隨處可見到宏偉的巨石群。除西南面有禾塘崗石林和東南面的禾秧山石林外,四方山頂及其旁的猴岩頂及附近一帶,以及南面的麥理浩徑上,亦散佈了不少奇岩亂石,該亂石群被稱王母點兵石林。

四方山又稱平台山,因與大帽山之間的山坳,地勢闊大空曠得像個大平台,上還有十字路可通四方,可能因此而得名。該山坳上設有一座簡便木亭,稱四方山涼亭,亭旁設有指路木牌,向北走可下達林錦公路,中途只可經梧桐寨四大瀑布之一的散髲瀑,又或於近北麓另有路徑前往其他的三瀑,包括主瀑、中瀑和井底瀑。

四方木亭的西面路為上大帽山頂,南路通城門郊野,而東面路為漫漫的長路,可見上面散佈著不少奇岩亂石,一路至接近燕岩,其後為下山石級路至約400高的鉛礦坳,該長路亦為麥理浩徑八段的一半路程。麥理浩徑八段是由東面的鉛礦坳起,經四方山至大帽山頂,然後向西南下經禾塘崗林徑至荃錦坳為止,全長9.7公里,行畢約4小時。



 
四方山



接走四方山麥徑      下鉛礦坳出大埔

在大帽山頂禁區外圍探望過新建的雷達氣象站後向北下走,進入一條叫大帽山林道大路,落斜時經過了一座面積略大的廢置軍營,便可俯視到散佈著不少奇岩亂石的猴岩頂和四方山,各自還擁有獨立的山頭。由於麥理浩徑八段差不多接近山頂,故看四方山不覺得高,只像個很粗糙的小丘陵而已。

昔日大帽山北坡一帶為廣種綠茶的梯田,現雖已被野草覆蓋,但仍隱約可見有一條條梯田石壆的遺痕,當中還有一塊丁見方的耕地,生長著翠綠的茶苗。走過山坳的四方山涼亭後,便正式上行四方山及越過頂峰又下坡,續走麥徑的長路上時,需要跨越不少散佈在路上的火山岩巨石,部份還很趣怪,又是一處可發揮想像力的石林,更有人認為該堆石礫群,形似古代戰時某某行軍打仗,因而被稱為點兵石林。

四方山南面的麥徑,為漫漫的黃沙長路,跨過了一大堆點兵石林後,兩旁便是種滿芒草的山坡,滿山坡都是芒草為大帽山的特色,適逢斜陽映照下及隨風擺舞時,感覺很有氣氛。麥徑八段沿途的景色十分優美,東面可遠眺針山和城門水塘,南面為連綿起伏的九龍群山嶺,而北面則可眺望大埔區至吐露港的景色,當天清氣朗時,甚至遠至八仙嶺及船灣淡水湖都可看見。

到達麥徑八段起點的鉛礦坳,行隊選走北面的衛徑七段石砌古道落元墩下,經碗窰再直出大埔火車站。當到了大埔新屋家村至上碗窰村路口時,見有一塊樊仙宮廟路牌,於是告別行隊順道獨遊上碗窰古廟才結束行程,全程花約5.5小時。

 
猴岩頂路



 
四方山坳



 
四方涼亭



 
指路木柱



 
走鉛礦坳



 
上四方山



 
亂石山崗



 
亂石之路



 
麥徑八段



 
針山水塘



 
大埔海景



 
點兵石林



 
穿插亂石



 
斧頭怪石



 
尖耳大石



 
下望山路



 
山坡芒草



 
玉帶環腰



 
芒草如毛



 
白雲伴途



 
入下山路



 
一排石陣



 
北面美景



 
石級下山



 
走指示路



 
出口牌樓



 
樹林黃牛



 
到鉛礦坳



 
北走大埔



 
下山古道



 
大埔景色



 
到元墩下



 
路口涼亭



 
過山澗橋



 
橋下河流



 
新屋家村



 
長路出口



 
古廟路牌



 
經武帝殿



 
武帝小廟



 
武帝神壇



 
入停車場



 
荒廢小學



 
校內景觀



 
到樊仙宮



 
仙宮神壇



 
走大埔河



 
大埔河道



 
出市區路



 
夕陽身影



 
運頭塘路



 
 屋邨車站



.
.

>>>>>>>>>
    • Wong Ka     201143
    •                    你...好似係...經常一個人行山定係其他人冇入鏡? ~
.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