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日 星期三

城門水塘-白千層


yahoo blog 原誌日期:2010-4-8




城門水塘的白千層林區

自上世紀60至70年代,港府大力發展新界衛星城市,不斷縮短了市區與郊外的距離,於1971年在城門水塘區設置首批試驗性的郊遊康樂設施,甚受市民歡迎。其後於1977年成立城門郊野公園,並把城門水塘劃入園內,面積達1,400公頃 ,與毗鄰南面有「馬騮山」之稱的金山郊野公園和獅子山郊野公園,為全港同期首批的郊野公園。

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戰香港淪陷,日佔時期,城門水塘及附近一帶的樹木被大規模砍伐作柴薪。戰後港府為修復郊野景觀及保護水土流失,於50年代起進行大型人工植林計劃,引進大量外來樹種,包括白千層、台灣相思、紅膠木和愛氏松等適合在水塘區生長的品種,因這些植物生長速度快,需要養分較少,能夠適應本港酸性較高的土壤,當中猶以最矚目的白千層樹,其耐潮性質,樹腳可被水浸一段時間而不朽

白千層為常綠喬木,又名紙皮樹,特徵是樹皮呈灰白色或褐白色,因具薄層海綿質,柔軟而富彈性,到一定時候外皮會一層一層自然捲起後片狀脫落,故又名剝皮樹。白千層生長速度快,枝葉茂密,可高達25米,由於耐力強,能忍受潮濕和乾燥的環境,而木質亦耐火,故常被廣泛種植於植林區及郊野的防火帶。現沿著水塘西岸路步行,可見到整齊的參天密集白千層排列成獨特的風景區,成為城門水塘的一大特色

城門水塘北端有一塊面積甚大的低窪地區,植滿清一色的白千層,當冬季水塘水位低至露出一大片塘畔石灘時,便可沿小徑下走該石灘一覽白千層的樹腳氣根 ; 當夏季雨量充足時,滿溢的存水還可見到水浸白千層腳的情景,或在塘徑路上看白色的樹幹倒影於碧綠水中,密集聳高的白樹林美景和水浸樹腳的奇景,每每吸引了不少遊人留足捕景。
 

 
白千層樹


 
白林倒影

 
畔塘石灘

 
單獨枝幹

 
乾旱塘灘

 
密集樹幹

 
白千層腳

 
球狀腳根

 
鬚狀腳根

 
捲曲腳根

 
傾斜粗幹

 
外皮剝落

 
白紙皮色

 
秋色紅葉

 
..
參天樹頂

 
林蔭蔽日

 
樹椏透光

 
幹生靈芝

 
床底巨石



.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