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 blog 原誌日期:2010-9-27
醉酒灣防線 及 十八日戰事簡略
第二次世界大戰於1941年12月在太平洋爆發,而香港保衛戰於12月8日清晨6 時55分揭開。日軍早有預謀正式向香港開戰,當日先發制人出動12架軍機和36架護航機偷襲啟德機場和港九多個市區地點,擊潰港空軍全部戰機和民航機,及炸沉海軍僅有的母艦,切斷香港支援補給取得制空、制海權。
繼而日軍第23軍總司令酒井隆中將,指揮屬下陸軍司令佐野忠義大佐第38師團團下的三個228、229及230聯隊,分兵三路由深圳河和打鼓嶺越境南下入侵香港新界,只花70分鐘就越過羅湖邊界防線後,沿邊境鐵路進入新界,另兩路分別進佔至錦田墟及大埔,並分別向青山公路和主力的城門碉堡推進 ; 其時防守邊界的守軍措手不及,兵力眾寡懸殊下無力抵抗,撤退時破壞沿路所有鐵路橋樑和公路等重要設施以拖延日軍前進,後遂在無險可守下放棄新界北,全面南撤至九龍山嶺高地一帶的醉酒灣防線。
當時香港兵力相當不足,負責防守香港的主要有步兵七個營,包括英國兩營、加拿大兩營、印度兩營步兵和香港義勇軍六隊,加上皇家炮兵團及港星炮兵團,配合皇家海軍等總共約1.5萬人。其中被稱為「大陸兵團」負責防衞新界及九龍的英軍和印軍約5千人,由新界的總指揮華里斯准將負責統領前線,包括醉酒灣防線的三營軍隊。
醉酒灣防線上只有三營駐防,為英皇家蘇格蘭步兵團第二營,防守西翼及城門水塘一帶高地,印軍的彭加普營則防守中翼,陳兵城門河南岸、沙田谷、大圍、沙田圍一帶。另同為印軍的羅介普營駐守東翼,控制著沙田坳、大老山、飛鵝嶺至鯉魚門一帶 ; 另有一支印軍在西翼與中翼之間的下城門水塘邊緣增防,共結集為數約 2 千人。
當前12月8日分兵三路的日軍進佔新界,其一取道大帽山南下被英軍所阻,屢攻不下,12月9日上級便派228聯隊取道沙田,翻山越嶺上抵草山一帶後潛伏針山高地,窺視醉酒灣防線西翼的主要城門陣地,候命前進。可是時至當日深夜接近凌晨,該隊中尉若林東一發現城門水塘紀念碑上252米高的山頭虛弱,於是違抗軍令,先斬後奏,帶頭衝鋒先偷襲當時只得皇家英軍30人駐守的城門碉堡,由於入夜守軍鬆懈,被該部隊僅用了3小時就攻陷,為防線最重要的部位打開缺口。
10日清晨,27名被俘守軍官兵仍囚禁在指揮部,剩餘數名逃至金山的城門守軍通報增援及重整佈防,等待日軍掩至。其時取道西面青山公路的日軍230聯隊已進佔至荃灣、深井和青龍頭一帶,於翌日早上7 時接手進入城門由突破口攻入金山防線,雙方戰鬥十分激烈,駐守金山的皇家軍官兵均傷亡慘重,不到數小時金山失守被日軍佔領九龍水塘。
10日同日,日機不斷空襲昂船洲砲台,於翌日佔領青衣島及直撲茘枝角,一河之隔的茘枝角油庫中彈起火焚燒,烈燄衝天,仿如黑夜。
英軍棄守醉酒灣防線 全面南撤港島
12月10日早上於進攻金山時間,另一邊負責防守九龍山嶺中翼和東翼的守軍,被取道東面的日軍229聯隊由大埔吐露港,乘登陸艇渡海入沙田海( 今城門河 )搶灘攻上沙田坳的九龍大門口,以及雞胸山北腰( 今衛徑五段引水道 )一帶,雙方戰鬥得相當激烈,日軍左右包抄,部份更進至大老山。印軍寡不敵眾下節節向南撤退,而英三軍總司令莫庇德少將於12月11日早上10 時才得知全面形勢,為免全軍覆沒,保留實力撤出九龍半島,至中午12 時正式下令九龍及新界所有守軍全面南撤港島,而防守東九山嶺的東翼印軍則沿馬游塘退入魔鬼山一帶,並負責拖延日軍攻勢,且戰且退。
12日,由沙田坳南下的日軍佔領啟德機場,而英軍撤回港島時順道破壞九龍的重要設施,連警察也放棄管理跟隨英軍撤離,令九龍半島頓變孤城,自此完全陷入無政府狀態,遂淪為自稱「勝利友」黑社會的世界,暴徒四處洗劫搶掠,無法無天。同日傍晚,除鯉魚門北岸的魔鬼山外,新界及九龍已完全陷入日軍手中。
13日清晨,當防守魔鬼山最後一批的羅介普營印軍,由於無艦艇運送大批軍用物資,故被迫放棄全部物品以及百多頭重要的軍用驢子,從鯉魚門海峽渡海至港島東北角,至此軍方正式放棄九龍半島及新界,全面防衛港島。當晚日軍佔領魔鬼山及接收港軍遺下的大批彈藥物資,造成港軍往後在港島戰事的重大影響。14日,日軍全面佔領九龍,並在半島酒店天台插上太陽旗宣示主權。
總計在新界及九龍半島戰事中,守軍有兩營英國皇家指揮官陣亡,近50人被俘,遺屍約165具。概括日軍僅用了36小時,即不到2日的時間,便瓦解了整條連綿18公里的醉酒灣防線,開戰短短四天,整個九龍半島遂告陷落。
港軍頑強戰鬥至最後 港督迫於簽署投降
日軍佔領九龍後休戰 4 天,不斷炮轟及空襲港島北岸,其間整理部隊及裝備,包括在何文田山架起大砲對準港島主要據點,而魔鬼山亦不斷炮轟港島北岸,並挾持人質勸誘港府投降。兩次勸降不果後,於12月18日傍晚,日軍三個聯隊約7,500人在英軍炮火硝煙中分批渡海及泅海港島,分別在北角、太古、鰂魚涌等地強行登陸後立即展開凌厲進攻,迅速佔領柴灣和鯉魚門一帶所有軍營和砲台,並在西灣砲台進行冷血屠殺一批受俘的義勇軍。繼而分支大隊衝上柏架山,於黎明前由寶馬山沿金督馳馬徑經渣甸山,向西推進到港島軍事要塞的黃泥涌峽。
英總司令莫庇德少將把港島分為東、西兩旅,東旅由九龍撤退回來的華里斯准將作總指揮,總部設在大潭峽的高地,主力防守以東海岸 ; 西旅則由羅遜准將任總指揮,總部設在黃泥涌峽,負責把守西部海岸及香港仔一帶。黃泥涌峽是南北的重要分界樞紐,若失陷即等如把港島的防守破為東、西兩半。
19日清晨6 時,在大霧下日軍大隊沿渣甸山引水道已進至黃泥涌峽。當日整天戰事是與日軍正面埋身肉搏的生死戰,激烈苦戰下雙方均傷亡慘重,而西旅指揮部的羅遜准將在下午2 時半被日軍突襲,致電總司令後即與其屬下突圍一同殉難於指揮部外,其捨身成仁事績令日軍對他肅然起敬,在其陣亡處設立臨時墓碑。羅遜准將為黃泥涌峽激烈戰至最後的一人,成為整場香港防衛戰中,陣亡最高級及最藉得表揚的將領,而黃泥涌峽亦是整場香港防衛戰中最慘烈的戰役。
日軍雖然最後佔領了黃泥涌峽及黃泥涌水塘,卻因低估了守軍的抵抗力量而招致 600人重大的傷亡。下午3 時半,英軍總司令還未知悉羅遜准將已去的情況下反攻,卻遇上日軍強烈的抵抗。同日,港島北部另一主要據點灣仔峽,成為英、日雙方力爭之地,當日由上午激戰至下午,灣仔峽終告失守,造成港島北面已無險可守。
自黃泥涌峽陷落後,東旅防線已退守至赤柱村以南。21 日,英首相邱吉爾致電報到港,鼓勵守軍抵抗到底,絕不投降。22日至24日,日軍直搗港島南部,堅守赤柱及馬坑一帶的守軍,整日與日軍周旋頑抗,守軍更策動一連串的反攻,士氣如虹,將日軍打得落花流水,令日軍傷亡慘重。港島戰事經過多天,在赤柱頑抗的守軍差不多已戰至彈盡援絕,疲憊交迫,體力虛耗,部份守軍染上瘧疾更無力抵抗,加上日軍將水電力中斷無法與外面通訊聯繫。25日,港督楊慕琦發表聖誕文告,鼓勵士兵奮戰。其時英總司令莫庇德少將向港督報告守軍再無法組織有效的抵抗。港督楊慕琦遂於聖誕前夕下午5 時被迫向日軍投降。
港府投降後,因通訊聯絡不靈下,不知就裡的東旅指揮部華理斯准將,仍與屬下在南面頑強戰鬥,造成日軍重大的傷亡,導致日後囚禁在赤柱集中營和傷兵醫院的軍民、戰俘及護士,乃至神父等,慘被日軍冷血大屠殺洩憤,後集體埋屍大潭灣。東旅在12月26日確認投降令後投降。
25日黃昏 6 時半,九龍半島酒店日軍總部的房間內,港督楊慕琦、英軍總司令莫德庇少將與日軍將領,由於電力中斷,雙方在燭光搖曳下簽署投降書。投降當日亦為聖誕節,因而被稱為「黑色聖誕日」,自此結束持續十八日的香港保衞戰,隨即進入三年零八個月的日佔黑暗時期。
日軍攻港十八日的戰役可分為兩個階段,12月8日至13日為第一階段,18日至25日為第二階段,中間五天是日軍佔領九龍後準備物資和建設,以及修理英軍撤退時沿途所破壞的有用公路設施等,同時為部署登陸港島作戰的時間。
( 資料自香港保衛戰、香港淪陷史 及 歷史圖片 )
.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