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7日 星期五

哥連臣角-砲台遺址


yahoo blog 原誌日期:2009-3-24




歌連臣角砲台

1937年,鑑於日本對外擴張的野心日益熾熱,英軍決定加強香港島海岸防衛設施,遂於港島最東部的哥連臣山山麓增建哥連臣角砲台。

哥連臣砲台於1938年建成,裝有兩門 6 吋口徑大炮,隱蔽在以北山邊建築的碉堡很獨特,與其他的碉堡不同,外型採用圓滑型設計,壁面上設有一整排齊列的狹小槍洞。此外,為砲台而另建的探射燈台,直徑約90厘米,位處碉堡對下的石崖海邊。砲台由東旅的第 8皇家火炮海岸團第36海岸隊駐守。

19411218晚上,日軍登陸港島迅速佔據鯉魚門軍營後,再分支大隊沿石澳道向大潭峽推進。由於日軍的攻勢猛烈,19日早上沿西走的日軍大隊已抵達黃泥涌峽及大潭水塘一帶時,為避免各個暫無威脅性的砲台落入日軍手中,東旅海岸射擊指揮部轄下的 3 處炮台,即哥連臣角砲台、鶴咀半島砲台及舂坎角砲台於當日早上接到破壞砲台的命令。守兵奉命在自行破壞砲台後,即全面撤回赤柱。

哥連臣碉堡由於建在哥連臣角道盡頭的附近山邊小路隱蔽之處,又未曾與日軍正面交鋒,故碉堡及海崖的探射燈台遺址,仍大致完好無損,唯現時四周雜草叢生,而往海崖的探射燈台更需要跨越特製的鐵欄,這道下坡入口小徑較為陡斜及隱蔽。哥連臣碉堡和探射燈台並不屬於禁區,但位於哥連臣角草堆灣海岸的多個碉堡掩蔽體及砲台遺址,則屬哥連臣角懲教所範圍內,故無法自由通行,只可從砵甸乍山往大浪灣的途中的石級路俯瞰整個哥連臣角懲教所及部份掩蔽體遺址。


 
砵甸乍山的軍事遺址
 
哥連臣角的砵甸乍山頂亦建有砲台及機槍堡瞭望台。砵甸乍為1839年被派來中國作戰的遠征軍司令,1982年曾指揮軍隊溯長江而上,直逼南京。同年 8 ,中英雙方訂立南京條約,戰後砵甸乍更被任命為首任港督。英軍佔據港島後,曾於此山上設置砲台、軍營及機槍堡等,現時山上仍可見隱約的砲台和觀測站等遺跡。

 
(自哥連臣砲台歷史資料)

 


 
哥連臣路


 
轉入海灣


 
到小屋子


 
改建小屋


 
消防水箱


 
攀海崖路


 
海崖燈台
                                                                 瞭望燈台-網頁圖片

  
 
屋側斜徑


 
入徑海方


 
隱蔽林徑


 
特色碉堡


 
狹窄槍洞


 
圓形設計


 
碉堡全貌


 
懲教所外


 
禁區地帶


 
歷史圖片


 
俯瞰遺址




砵甸乍山頂亦建有砲台及機槍堡瞭望台的遺跡
 
砵山砲床


 
瞭望台頂


 
機堡門口


 
機堡窗台



.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