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7日 星期五

黃泥涌峽-抗戰略史


yahoo blog 原誌日期:2009-2-9




黃泥涌峽 昔日軍事重地慘烈史

香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 18天的抗日戰事之中,以 19411219的黃泥涌峽戰況最為激烈,守軍共約 450人奮勇地捍衛至全體陣亡,而領軍的加籍西旅羅遜准將J.K.LAWSON更成為香港保衛戰中最高級的陣亡軍人。

1941128 香港保衛戰爆發,1211沿新界南下的日軍佔領九龍後,13日晚再下一城佔據九龍東面、最接近港島的魔鬼山砲台。日軍右翼第 23大隊於 1218晚在鯉魚門海峽的炮火硝煙中,成功搶灘港島鯉魚門砲台及北角,繼而攀上寶馬山及佔領柏架山後,再沿金督馳馬徑連夜向渣甸山引水道西面推進,直抵港島最重要軍事要塞的黃泥涌峽。

日軍 230部隊於 1219早上7 時在雲霧中成功抵達黃泥涌峽,當時與守軍約 230多人激起了一場漫天的烽火戰鬥,戰情相當慘烈。




黃泥涌峽 港島最重要軍事要塞
 
黃泥涌峽為通往港島南北的主要通道,南面為淺水灣及赤柱一帶,而北面為中環及灣仔市區軍事要地,日軍若控制了該處山峽,即等於把港島的防守破為東、西兩半。整個港島防禦對守軍甚為不利,亦等於戰敗必死無疑。頑強的英軍第 3 義勇軍步兵連第 789 排及少量蘇格蘭營及加拿大溫尼伯榴彈兵部隊 D 連,為扼守這個通往港島南部的要道,與日軍爆發連番激戰。此時,盤據在渣甸山腰碉堡、黃泥涌峽據點,以及對面聶高信山的守軍陣地三方面向進犯的日軍夾擊。守軍從市區馳來的裝甲車及多輛卡車增援,更有自跑馬地上來的 150mm的榴彈砲狙擊日軍,雖然此時日軍已佔領港島多處守軍的據點,但棘手的黃泥涌峽未能使日軍一舉擊破。

守軍方面,當時的西旅的指揮部和防衛陣地都在黃泥涌峽道。雙方戰至 1219早上10 30分,駐守黃泥涌峽道的西旅指揮部來不及部署徹離指揮部,被掩至的日軍包圍及攻擊,加軍司令兼西旅旅長羅遜准將知悉大勢已去,立時致電知會守軍司令總部後,即將成仁地奮勇迎戰,並下令其僚屬,包括文書和厨師都要拿起槍械共約 20人衝出殺敵,結果瞬息全體將士陣亡在西旅指揮部外。

當天的下午 3 30分,守軍總司令還未知悉羅遜准將已去的情況下反攻,卻遇上日軍強烈的抵抗,香港另一主要灣仔峽據點亦告失守,造成港島北面已無險可守。

戰事至 1223,日軍雖然最後佔領了黃泥涌峽及黃泥涌水塘,卻因低估了守軍的抵抗力量而招致 600人重大的傷亡。

1224,因通訊聯絡被切斷不靈下,不知就裡的東旅指揮部華理士准將,仍與屬下在南面赤柱及馬坑一帶與日軍周旋頑抗,守軍更策動一連串的反攻,士氣如虹,令日軍傷亡慘重。1225晚,港督楊慕琦代表在九龍半島酒店房間的燭光下,被迫簽署投降書,自此結束了 18天的香港保衛戰,並開始了日治香港三年零 8 個月的黑暗時期。


(自黃泥涌峽歷史戰事資料)





 
展版全景


 
歷史圖片


 
破醉酒灣


 
攻入新界


 
日軍上路


 
展版圖片


 
路線地圖


 
第一站版


 
第二站版


 
第三站版


 
第四站版


 
第五站版


 
展版構圖


 
第六站版


 
第七站版


 
第八站版


 
第九站版


 
羅遜墓柱


 
第十站版


 
投降事跡


.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