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 blog 原誌日期:2009-3-9
西灣砲台的軍事簡略史
西灣砲台,位於港島柴灣道側面的西灣山頂,與昔日的鯉魚門軍營毗連。砲台建有多座炮床、碉堡,以及地道均仍然健在,是繼松林砲台後政府保留得最為完好的砲台。
鯉魚門地處維多利亞的東面入口,為香港海防的戰略重地之一。早在1895年,英國軍方遂於這一帶設立了一系列的軍事設施,包括鯉魚門軍營、碉堡,指揮室、瞭望台、地洞、機槍堡及西灣砲台等。1898年,英軍在碉堡上的附近加建了兩座砲台,配備兩門 6 吋大炮來防禦鯉魚門海峽,砲台一帶亦加建了多座掩蔽體。
西灣砲台建於1895年,到1903年正式落成,三年後被一個自英訪港的軍事調查團評為超越實際所需,兩門大炮遂被撤走,砲台於是一度空置。1920年代,英軍決定把砲台改作防空用途,安裝兩門 3 吋口徑的高射炮長駐於此,專門對付戰機的空襲。1941年香港保衛戰事途中,至12月12日起,日軍向香港港督勸降屢次不成功,於是砲台飽受日軍轟炸,據說砲台的高射炮曾成功擊落日機。
西灣山頂的位置,面向鯉魚門海峽,由於山坳太臨近港島海岸線,故不能觀望到對下的鯉魚門砲台。當香港抗日戰事至12月18日,日軍於當晚抵達港島鯉魚門砲台沿岸一帶,並已成功登陸港島時,西灣砲台的守軍是沒法知悉具體情況。
日軍當晚登陸港島迅速佔領鯉魚門砲台後,再向西灣山進攻,當時西灣砲台由義勇軍第 5 砲兵連駐守。日軍一輪攻擊西灣山,前後至半小時西灣砲台即被攻陷。當時砲台上有 6 名砲兵陣亡,30人僥倖逃脫,剩下被日軍俘獲的 20人,隨即被綑綁在一起,然後遭日軍用刺刀屠殺。這 20名被刺戰俘當中,僅得兩名身中多刀的華籍砲兵奇蹟生還。戰後更在審訊日戰犯的法庭上成為此日軍部隊屠殺的目擊證人。
日軍佔領西灣砲台翌日,在砲台對下面一度被日軍徵用的柴灣慈幼會戰地急救站,至少還有 8 名加拿大軍、10名英軍救護隊隊員及 3 名聖約翰救傷隊隊員亦遭受到日軍刺刀刺死。此次再有奇蹟生還者 4 人,在戰後亦成為指控此部隊的重要證人,其後此日軍指揮官被判監禁 20年。
在日佔期間,日軍曾在西灣砲台一帶建築多條地道,以防盟軍的反擊。戰後砲台仍作防衛之用,由英軍駐守。於 50年代英軍配置有四門 3.7吋口徑高射炮,其中兩門安裝在原有的炮床上,另外兩門則安裝在對下東南面新建的砲台上。1987年,西灣砲台完成了歷史的使命,最後一批軍人撤離軍營,整個港島鯉魚門軍事遺址,交予香港政府發展作休憩用途。
(自西灣砲台歷史資料)
.
.
>>>>>>>>>
- 思覺 2010年1月26日上午
- 喺地圖找唔到相關資料,
呢度係咪即係鯉魚門炮台?
回覆 南朗 L J 2010年1月26日
正式既鯉魚門炮台在海防博物館及鯉魚門渡假村內, 西灣炮台而家已變成歷史遺跡晨運徑啦~
由往鯉魚門渡假村條斜路上, 不久會見右山邊豎立路牌, 沿石級小徑上至鐵絲網過邊小徑(引水道)前行, 經過鯉魚門渡假村出至該村大門口, 再直上轉個彎即見西灣炮台既石門口, 有好多兵房, 再續上至山頂啦~
>>>>>>>>>>由往鯉魚門渡假村條斜路上, 不久會見右山邊豎立路牌, 沿石級小徑上至鐵絲網過邊小徑(引水道)前行, 經過鯉魚門渡假村出至該村大門口, 再直上轉個彎即見西灣炮台既石門口, 有好多兵房, 再續上至山頂啦~
- 回覆 南朗 L J 2009年5月17日
你好 ! 關於證據 … 實在找不到當時看過的資料奉上查證 , 不過有一樣是 , 據聞其中之一的中環碼頭附近有所軍事遺跡 , 不是有報導說已被拆除建設成現今的新地帶嗎 ? 後學雖未實地窮追去查證是否屬實 , 但上述地點順道走過多次 , 又實在看不出有一所古舊像軍事的建築物隱在鬧市之中 , 或者是身在政府碼頭禁區 , 我們普通市民未經准許是不能闖進那裡 , 那尚有待達人驗證是否屬實加入專書說明以利出版 ! 謝謝 !
>>>>>>>>>>- 葉生 2009年5月17日
多謝你的回覆。
但你說拆掉!
有何證據 ?
我們是要求證,才出版該本行山書,求證度更是要將軍事遺跡在地圖上的座標清楚列明,給有心者、學者們參考!
一知半解,又怎能幫到閤閣呢?!
以往新聞所提及資料,何時、日期及報導地點,有無資料 ?
如你真的有心看行山書內容,有無留意過P.8(原版1936年香港軍事地圖) ?
該地圖的圖例應在P.11,圖例是依附在同一地圖內,經過考究當中所用的軍事代號,與1944年諾曼弟登陸,英軍繪製的法國地域軍事地圖,全是共通代號;並現今如醉酒灣防線中的軍事座標石,都是當時全世界的英聯邦軍,所用的同一套軍事代號,因些更易被敵軍早已識破 ?
行山書內的研究,應是在大學有關香港戰史課程內才會教授,但都只是有心講師留意所發現而引導介紹!好被動的教法!
由行山書P.8該張軍事地圖(是首次在現今書本中出版重現),與現今同一地點測量地圖的比較,你要細心留意才會發現,有多少在1936年前已存在的軍事建設,真的是因現今城區海岸發展才拆去,確實有限數量!
因防線集中於市郊向北的山嶺上,該一帶才是當時的軍事佈防重心。
所以,你在該行山書內- 路線:1 -16 及24(英守軍建立防線),就是清楚知更多。
該行山書以理工大學圖書館為香港首間大學收藏,作為參考;另外現於康文署各區圖書館內亦找到該本行山書為參考及可借閱圖書,因版權法是括免政府運作所限。
多點在興趣中發現把!只去跟先人說,而少多實踐就更使自己對事件被人隱瞞真實!
正如,以往有一位學者,我在城門清理的日子遇上他帶團入城門地道作大學歷系教導,但與他指細談論二戰軍事建築與當時軍備配合使用方面,他所答的有所偏離!
再深究他的學歷,原來對中史很有深度研究,更是將中國古時戰備理解方式,套用於二戰香港軍事建設中!
如他認為,機槍堡內的通風氣孔,是給機槍發射後散去槍管的煙用!
但在一份1936年香港防衛檔案(名:Hong Kong Defence Scheme 1936)中提及,對敵軍使用「毒氣彈」的防衛及救援措施,明眼人更清楚,碉堡氣孔主要是以防敵軍攻堡使用毒氣彈掉進堡內的主因!
以往,帶領向學界、傳媒介紹香港二戰軍事遺跡,就是有該學耆先言。
所以,你可一想,為何一本行山書可以成為大學的參考書 ?!
>>>>>>>>>但你說拆掉!
有何證據 ?
我們是要求證,才出版該本行山書,求證度更是要將軍事遺跡在地圖上的座標清楚列明,給有心者、學者們參考!
一知半解,又怎能幫到閤閣呢?!
以往新聞所提及資料,何時、日期及報導地點,有無資料 ?
如你真的有心看行山書內容,有無留意過P.8(原版1936年香港軍事地圖) ?
該地圖的圖例應在P.11,圖例是依附在同一地圖內,經過考究當中所用的軍事代號,與1944年諾曼弟登陸,英軍繪製的法國地域軍事地圖,全是共通代號;並現今如醉酒灣防線中的軍事座標石,都是當時全世界的英聯邦軍,所用的同一套軍事代號,因些更易被敵軍早已識破 ?
行山書內的研究,應是在大學有關香港戰史課程內才會教授,但都只是有心講師留意所發現而引導介紹!好被動的教法!
由行山書P.8該張軍事地圖(是首次在現今書本中出版重現),與現今同一地點測量地圖的比較,你要細心留意才會發現,有多少在1936年前已存在的軍事建設,真的是因現今城區海岸發展才拆去,確實有限數量!
因防線集中於市郊向北的山嶺上,該一帶才是當時的軍事佈防重心。
所以,你在該行山書內- 路線:1 -16 及24(英守軍建立防線),就是清楚知更多。
該行山書以理工大學圖書館為香港首間大學收藏,作為參考;另外現於康文署各區圖書館內亦找到該本行山書為參考及可借閱圖書,因版權法是括免政府運作所限。
多點在興趣中發現把!只去跟先人說,而少多實踐就更使自己對事件被人隱瞞真實!
正如,以往有一位學者,我在城門清理的日子遇上他帶團入城門地道作大學歷系教導,但與他指細談論二戰軍事建築與當時軍備配合使用方面,他所答的有所偏離!
再深究他的學歷,原來對中史很有深度研究,更是將中國古時戰備理解方式,套用於二戰香港軍事建設中!
如他認為,機槍堡內的通風氣孔,是給機槍發射後散去槍管的煙用!
但在一份1936年香港防衛檔案(名:Hong Kong Defence Scheme 1936)中提及,對敵軍使用「毒氣彈」的防衛及救援措施,明眼人更清楚,碉堡氣孔主要是以防敵軍攻堡使用毒氣彈掉進堡內的主因!
以往,帶領向學界、傳媒介紹香港二戰軍事遺跡,就是有該學耆先言。
所以,你可一想,為何一本行山書可以成為大學的參考書 ?!
- 葉生 2009年5月16日
- 多謝留言。
不過,如你有真的細心留意一吓別人的遺跡修整工作,真的親身實地拜會過他人及我們的工作。
你就會將之前你所說的話重新修整!
無人話,會將已修整的軍事遺跡再加以修飾到「失真」的地步!
不過,你這樣說,我們是理解,因海防博物館- 前鯉魚門炮台及軍營就是一個「好例子」!
我們能夠編寫一本書以上,都是因興趣的實際軀動而用了長時間實地尋找、多位當事人寬訪問、發現遺跡後,再作評估,而將遺跡回復到當年戰時的樣貌!
如你有細心看過別人的相片及書中的介紹,就會發現很多新界的軍事遺跡是首次出現;更不要以為已到過一、二次同一處陣地就能將該地點所有部份看清,要行多次才可以定斷!
所以,我們為何在之前你的多編內容中這麼大膽提出意見,實已尋得當年的軍方文獻作了長時間理解後,才作出定論!
單是該本新界篇,已用上5年時間研究,2年時間編寫。
因此,要將文章能登出大眾,先是出版社接受 - 該本行山書的出版社中是有關專家看過我們所發現的資料後,才會合作出書!
只是走在一角,自寫自看,只能滿足自我中心的世界,並不能對大眾,更是教育上的幫助,因內容又是杪同一本書,我們在過往8年間,yahoo有關綱頁內容,已見到要為原作者說句- 請尊重他們的出版權!
為何,一位不懂說和全看中文的日本人,看完該書會有所感動要找這編者一問,更是肯以言語不通的情況下,仍要經翻譯幫助,都希望與編者一走有關地方一看 ?
除了想知他們的國家以往所發生在海外的事外,就是她們對事件了解透徹的態度!
所以,單讚賞別人是不足的,要去仿效他們處事態度才是實際!
回覆 南朗 L J 2009年5月16日
你好, 關於軍事遺跡在新界區的實在有很多未到過, 只在書頁看過, 及在新聞資料得知一些近市區的, 因填海造地而被政府拆掉...
在港島南部一帶那麼方便的近郊, 仍有很多是荒蕪破落的, 新界的那麼山長水遠, 要更長時間才能處理出成績呵!
>>>>>>>>>>在港島南部一帶那麼方便的近郊, 仍有很多是荒蕪破落的, 新界的那麼山長水遠, 要更長時間才能處理出成績呵!
- 葉生 2009年5月15日
多謝你的回覆。
其實,日本傳媒方面是新一代的青年人,真全不知他們祖父年代在國外抗戰侵略的詳情,當日透過出版社的負責人向該女記者以日文翻譯後,她的反應是 - 驚訝!
但,當然防衛遺跡整理工作全屬現時香港人負責。
我們仍定期在城門 及 其他防衛遺跡進行中!
亦事實,現香港政府不主動加入整理,只以保留不作任可修整的態度,原來亦是參照外地一些國家的做法 - 以民間力量進行。
所以,現在如:城門、摩星嶺 及 龍虎山 等地點,官方人員明知亦有時不會作反應。
除非有人投訴該義務工作,有損遺跡或環境,才會出作「全力行動」。
其實,日本傳媒方面是新一代的青年人,真全不知他們祖父年代在國外抗戰侵略的詳情,當日透過出版社的負責人向該女記者以日文翻譯後,她的反應是 - 驚訝!
但,當然防衛遺跡整理工作全屬現時香港人負責。
我們仍定期在城門 及 其他防衛遺跡進行中!
亦事實,現香港政府不主動加入整理,只以保留不作任可修整的態度,原來亦是參照外地一些國家的做法 - 以民間力量進行。
所以,現在如:城門、摩星嶺 及 龍虎山 等地點,官方人員明知亦有時不會作反應。
除非有人投訴該義務工作,有損遺跡或環境,才會出作「全力行動」。
回覆 南朗 L J 2009年5月15日
本人覺得現時已成為較熱門的旅遊景點, 如摩星嶺,松林, 西灣, 黃泥涌峽徑等, 它們現時已修整得很好, 亦無需過度整修, 以免失真.
如果還有力量, 反而著重去開發較偏僻一點的遺跡和整頓成旅遊點, 因為太荒蕪又不去處理會成危樓後被封閉或被拆掉 !
>>>>>>>>>>如果還有力量, 反而著重去開發較偏僻一點的遺跡和整頓成旅遊點, 因為太荒蕪又不去處理會成危樓後被封閉或被拆掉 !
- 葉生 2009年5月14日
- 另外想一提,香港戰地指南中無提及加拿大步槍營C連部隊,曾於1941年12月20日反攻西灣防空炮台,並短暫時間成功奪回。
所以,加拿大部隊一些功積,以往的香港戰史因跟隨英國為主道內容,往往刻意忽略了他們的地位。
香港回歸已超過10年,很多當年刻意不提的內容,今天我們要尊重他們而提上紀念。
正如,赤柱軍人墳場內,已重立於「一次大戰」中,曾參與後勤工作的華人名字呢!
回覆 南朗 L J 2009年5月15日
那麼, 就有待閣下將出版的港島篇, 加入有關加拿大隊的內容及更正吧!
期待港島篇早日出版!
>>>>>>>>>>期待港島篇早日出版!
- 葉生 2009年5月14日
- 最近,我們訪問了「摩星嶺之友」,他們由摩星嶺開始,有意義務提動各界團體,以清理及整理香港其他軍事、防衛遺跡。
另一地點,龍虎山防空炮台,已是他們當中成員最早期的義務整理地方。
當日我們更遇上香港戰地指南 / 編者:高添強先生,兩位編者一遇,陪感交流保護防衛遺跡的心得。
「摩星嶺之友」,是有民政署的支持。
署方亦開始對其他香港軍事遺跡有興趣參與修整工作。
但仍要有待稍後進一步,他們實地考察後,才可再定方案決策。
最近,一位日本女記者亦訪問本人,想知有關戰事遺跡背後更多的事...
該BLOG內「城門陣地」內容有介紹。
日本傳媒的到訪,可是一個好改變開始!
回覆 南朗 L J 2009年5月15日
好呵! 雖然日本當時將香港攪成咁...
但新一代既睇法會唔同, 而且尚有日本傳媒記者介入參與整修事項, 係好到不得了! 本人對日本人辦事的作風和盡責, 相當有好感, 他們 做事起來往往會做到最好, 其揳而不捨的精神, 相信會助你們一臂之力將一些軍事遺址整理得更好!
但新一代既睇法會唔同, 而且尚有日本傳媒記者介入參與整修事項, 係好到不得了! 本人對日本人辦事的作風和盡責, 相當有好感, 他們 做事起來往往會做到最好, 其揳而不捨的精神, 相信會助你們一臂之力將一些軍事遺址整理得更好!
.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