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1日 星期六

屯門紅樓-中山公園


yahoo blog 原誌日期:2011-5-27




青山紅樓 / 屯門中山公園

屯門一地歷史悠久,現仍存有不少古蹟文物,除了道觀和寺廟,圍村和祠堂為人所熟知之外,原來尚有反清的革命基地。位於屯門龍門路近蝴蝶灣白角的青山紅樓,約於1904年成為興中會革命秘密基地,用作推翻滿清政府的重要地點,時至現今為香港僅存公開的國民黨名勝。此外,位於屯門北部下白泥公所旁列為古蹟不久的碉堡,又名大廠,為鄧氏於1910年所建,近年來才發現原來亦曾用作安頓起義失敗的革命志士。

青山紅樓,又稱青山農場紅樓,因外牆為粉紅色,故簡稱「紅樓」。現時紅樓已逾百年歷史,乃香港一級歷史建築物,樓外的一片農地已闢建屯門中山公園紀念,由屯門社區中心的愛國人士及紅樓委員會管理,至今剛好是中華民國成立一百周年,且舉行了元旦慶祝大會,現場旗海飄揚。該革命組織旗幟的徽號,靈感傳自「青山、白角、紅樓」組成,稱『青天白日滿地紅』,該園地是香港少數長期公開展示中華民國國旗的地方之一,每年革命紀念日前往憑弔者不少。

紅樓背靠青山,坐西北向東南,為一幢樓高兩層三開間設有陽台的小樓,以紅磚砌成,金字頂,門簷有三角形楣飾,外圍築有圍牆,屬2030年代混合中西式的風格,但建築年份不詳,由屯門人氏李璿商人的兒子李紀堂於1901年擁有,樓外空地則經營農場,名青山農場,或稱新生農場。農場面積廣闊,種植瓜果蔬菜及飼養雞鴨等,能自給自足,而紅樓用作農場辦事處。

青山農場曾為反清革命志士集合及供應補給地,亦曾安頓起義的失敗者,傳聞紅樓藏有一副為孫中山手筆的革命理論牌匾,亦傳孫中山在樓內的木桌椅上策劃革命行動,著名的「惠州庚子起義」和「廣州黃花崗起義」皆在該樓進行。紅樓在革命時期易主,由商人鄧蔭南所擁有,乃孫中山革命的重要資助人物。

據悉紅樓最初主人李紀堂乘往日本的輪船上時認識孫中山,追隨孫中山思想為革命奔走,於1895年加入興中會,隨後安排孫中山先生在其紅樓組織革命志士,以及策劃反清革命等活動。紅樓位於白角山邊林內,地處較為隱密,因而十分適合用作不為人知的秘密活動,背後的一片山坡,傳為革命人士製造軍火及操練射擊之地,俗稱「炮藥場」。另外,紅樓旁的一幅平地,植有六株桄榔樹,分成兩組各三株,相傳為當年革命同志黃興與孫中山先生親手栽種,三株桄榔樹是象徵孫氏倡議的「民族、民生、民權」三民主義,惟早已枯死只剩下樹根。1984年重植的三株樹腳圍牆附有紀念碑文,於2001年其中一株曾遭人惡意砍殺。

紅樓曾數度易手,新主人之一的季紀豐亦跟隨孫中山多年。1967年,孫逸仙紀念會在紅樓旁的空地創建中山公園,園內的紀念廣場上豎立孫逸仙博士紀念碑,碑高約七米 ,其頂部為青天白日徽號,基座四面均附有紀念碑文。1969年,紀念碑前面增設孫中山先生半身銅像及刻上其遺囑,讓遊人緬懷國父孫中山先生建國的豐功偉績。

紅樓現屬私人物業,由於歷史悠久,風雨經年,日久失修,於2005年曾作重修。現時所見紅樓仍非常殘舊,四周亦很頹靡。多年前,港府為孫中山先生的革命事蹟在紅樓前闢建園地,名「紅樓休憩處」紀念,亦方便遊人於輕鐵「蝴蝶站」及「兆山苑」巴士站下車後,經行人天橋直達中山公園紅樓遊覽。


(剪輯資料)



 
紅樓天橋


 
蝴蝶站路


 
休憩公園


 
小型園地


 
中式涼亭


 
園地景色


 
出口小路


 
路見天橋


 
指示路牌


 
中山公園


 
門口牌坊


 
入園小徑


 
掛布指引


 
盡頭牌樓


 
粉紅圍牆


 
網內紅樓


 
天台建築


 
露台小羊


 
兩層紅樓


 
入廣場路


 
走過紅樓


 
桄榔大樹


 
樹腳碑誌


 
公園平台


 
圍牆碑帖


 
建園碑文


 
重修碑記


 
百年奠基


 
百年慶典


 
誌慶廣場


 
中央立碑


 
碑像全景


 
銅製塑像


 
望向東方


 
銅像背影


 
遺囑刻文


 
紀念石碑


 
基座碑文


 
革命詩詞


 
廣場一角


 
康體球桌


 
紅樓背部


 
單邊樓房


 
樓外天線


 
青天青山


 
小型碑座


 
背面


 
回桄榔樹


 
出口牌樓


.
.

>>>>>>>>>>
    • 藍天浪子    201162
    •                    中山公園,西環也有一個啊

回覆 南朗 L J    201162

                          嘻嘻! 知道很久了 , 仲係剛開幕了不久, 但是唔係革命基地呀!
不過, 去年呢個時候立塑像時已去過了, 由於到處爛地不美觀而作罷, 希望所有工程完工美美時再影過呀, 只是現無時間介紹果處囉, 尚待....

 >>>>>>>>>>>>
    • 林君復    201161
    •                可惜這裡得不到足夠宣傳,因此參觀人數寥寥可數。

回覆 南朗 L J    201162

                          很對呀, 的確見少人去遊覽, 皆因之地周圍乏人打理, 除了主要建築物殘舊外, 眼看附近亦很荒蕪, 即使有遊人到來, 亦難久留... 重修建園金額應該不少....
聽聞該建築政府曾視察, 日後若有機會成為古蹟的話, 一維修起來則原有既味道色彩可能盡失矣~~ 革命基地保留一點歷盡滄桑既味道可能更吸引, 只需四周的地方整潔一點就好,,,
謝謝閣下到訪!
.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