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3日 星期四

東涌-虎地灣灰窯


yahoo blog 原誌日期:2011-2-23



東涌 角虎地灣灰窯

角為大嶼山島嶼的屬下小島,呈三角形,狀似大章魚,與東涌有一灣河之隔,而位於赤角島虎地灣岸邊的灰窯,為大嶼山沿海多個古窯址之一,但至1960年代初才被發現。考古學家分別於1980年代及1990年調查,並根據該窯內堆積的樣本經碳十四年測定,推斷為唐代(公元約610至880年) 屬石灰窯址。此外,位於芝麻灣二浪亦發現有唐代灰窯的遺址,反映唐宋時期大嶼山有著繁盛的石灰工業。

據考古資料顯示,本港離島上發現的灰窯遺址起碼有近30個。由唐代起,及至二十世紀初期,離島的燒灰業仍十分興旺,單是坪洲便有21間灰廠,島民大部份均從事燒灰生產,成為香港最大規模的灰生產區。直至1930年代逐漸被英泥取代,燒灰業便告式微。以現代之說,當時的燒灰業乃環保業的先鋒之一。

所謂燒灰的灰,主要是用石灰石燒煉而成,亦可用蠔殼、貝殼或珊瑚代替石灰石。燒煉後的灰帶有強烈的黏稠性,過往的工匠利用蠔殼燒成的蠾灰,可用作建築材料古時漁民多用蠾灰來修補船舟的隙縫,或用灰來塗抹曬鹽的工具,甚至黏砌房屋的牆磚等,用途廣泛當時島上擁有大量蠔殼、貝殼及珊瑚,故沿海一帶便留有很多燒煉碳灰及蠾灰的灰窯

現位於東涌小砲台古蹟入口旁的唐代灰窯遺址,原位於赤鱲角虎地灣岸邊,於1960年代被發現。九十年代初,港府選址赤鱲角島將發展成為香港新國際機場,工程涉及範圍極大,故島上的重要古蹟文物都需要覓地他遷。1991年,赤鱲角途了深灣村的天后石廟需要拆除遷移到東涌重建外,虎地灣的灰窯亦要整個從島上遷移到東涌,由駐港踞喀工程軍團協助搬遷。灰窯遺址由於體積過大,東涌碼頭不勝負荷,要改用船運往梅窩大碼頭,再用車輛運往東涌公開展示。


   (剪輯資料)


 
唐代灰窯


 
背部樣式


 
半圓建築


 
圍網封鎖


 
簡介事跡


 
小砲台上


 
東涌新址


 
海旁小路



.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