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 blog 原誌日期:2011-5-25
屯門西北部 之 菠蘿山
香港新界西部的菠蘿山,為屯門區西北面的一座小山丘,海拔120米高,北面連接風化的乾山(394m),而西面則倚靠屯門第一高的青山(583m)。菠蘿山西北麓地帶剛踏入英屬時期的軍事操炮禁區,內建有一條鋪設水泥的軍路,由山腳向東通往乾山繼而轉北下達上白泥。該軍路入口極接近良景邨,沿途至一禁區閘門口前,可見有一座由屯門區議會於回歸後興建的中式亭台,名菠蘿山涼亭,成為區內市民晨運休憩的好地點。由於菠蘿山與乾山之間,谷地現為良景邨和田景邨,故乾山俗稱為良田山,而兩山之間的山坳,則被稱良田坳。
菠蘿山三面的山麓,內有多條客家原居民村落,包括南面的楊小坑村、西北面的良田村及新圍仔,東面則有河田村等,村民世代務農,其農地得屯門河谷地利而成良田,農作物豐收,故村落之名多取自與河水有關。
六十年代,屯門為一個小市鎮。至七十年代,屯門與新界的荃灣和沙田一起被列為第一代新市鎮,其後屯門在主要的屯門河道兩邊大規模填地發展市中心,工程先分兩期進行,除主要興建青山公路連接荃灣外,還要發展多個大型公共屋邨,以容納更多的人口居住,亦規劃了工業區為區內居民提供就業機會,其後在南部的青山灣及蝴蝶灣再作填海工程。經過多年發展,青山高速公路、輕便鐵路及港鐵相繼落成,由於交通便利,現時屯門的人口已逾50萬。
七十年代菠蘿山麓的各個村落及其農地,需要收地準備作大規模重建。1984年,具百年歷史的良田村,與其鄰近的新圍仔按鄉村條例要搬村。新村重置於屯門之東的九逕山西麓,部份村民遷入公共房屋。原址一大片農田山地,重建後成為現今的山景邨、良景邨、田景邨、新圍苑,和楊小坑錦簇花園,以及屯門工業學院(現為專業教育學院)等,只剩下河田村十多戶村民仍居住在菠蘿山上,而南麓的楊小坑村仍有部份原居民在居住。為保留舊原村民原有的權利,菠蘿山頂毗連青山附近的山坳地塊成為良田村原村民的墓園。
1982年,水務署在菠蘿山腰處興建了兩座配水庫服務於區內市民,分別為屯門北食水配水庫和屯門北海水配水庫。目前全港食水配水庫有163個,海水配水庫則有43個。
註 : 屯門北食水配水庫不是開放之地,本人因到菠蘿山旅行不知就裡而誤入了官地,隨後有工作人員解釋即離開現場,只有兩張圖片現作介紹途經的景色和歷史建築物,在此謹向有關當局致歉 !
.
.
>>>>>>>>>
- Soldier 2011年6月6日
- 良景邨後山另有一路上菠蘿山, 多年前山腳有一條英軍建的行車鐵架木路面橋(不知現在是否完好?).很多街坊會清晨上山晨運,屯門民政事務處近山腰建有一個涼亭.雖然是解放軍範圍,但仍採取開放態度雖市民上山晨運.由於曾發生行山人士在山坡非法耕種,曾由地政處清理(解放軍不相丸高調處理),不過,"野草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亦因此曾建有大閘,上鎖不讓汽車駛上山.但晚上此終有人玩非法賽車上山, 所以仍經常 "爆鎖".大閘鎖不了.
回覆 南朗 L J 2011年6月8日
謝謝閣下資料, 良景邨後面條軍路的確可以轉上菠蘿山, 沿軍路直上至閘門口就脫離了菠蘿山., 至山坳就四通八達...
行走軍路至山坳, 本人亦見一些非法耕種成了自家小天地, 但走完整條軍路至出口上白泥, 不見閣下所指的木路面橋???
下圖就是軍路閘門口, 回歸後由區議會建的晨運涼亭, 沿途易行易走, 的確成為晨運勝地, 只是閘門口之後就由解放軍管, 連警方都無權插手理會,,,
半路亭台 X
.行走軍路至山坳, 本人亦見一些非法耕種成了自家小天地, 但走完整條軍路至出口上白泥, 不見閣下所指的木路面橋???
下圖就是軍路閘門口, 回歸後由區議會建的晨運涼亭, 沿途易行易走, 的確成為晨運勝地, 只是閘門口之後就由解放軍管, 連警方都無權插手理會,,,
半路亭台 X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