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 blog 原誌日期:2009-11-8
8月22日 day 4 (四) > 築地聖路加→明石町河岸公園
築地聖路加明石町河岸
築地為西洋文明開化的窗口
明治初年(1868年)日本與外國開始通商後
作為被指定外國人居留地的築地明石町一帶
建有公使館、學校、天主教會、國際醫院和私人邸府等
大多是宣教士、醫生、教師及知識分子等居住
直至1899年外國人居留地才被廢止
其後那些外國式建築物大多數在1923年的關東大地震被毀
築地明石町一帶 近聖路加花園沿海岸的隅田川
為東京都的水上大動脈 也是與外國通商的重要河道
因地理臨近東京灣大海 十分方便船隻運輸漁獲和貨物
當中至淺草建有10多條橫跨大橋 見證那裡曾是西洋文明的要塞
築地隅田川沿岸現仍留有美國公使館和一些紀念碑的歷史遺跡
現時的築地聖路加一帶,即明石町仍留有一些西洋文明的碑像和建築物,當走上「明石町河岸花園」長路上時,可見到那裡充滿著外國的懷舊風情,另有少量美國留下來的歷史遺跡,還可眺望橫跨隅田川出入口的「佃大橋和勝閧橋」。在隅田川河岸邊走邊欣賞河道風光時,偶然會看到觀光水上巴士在行走,若有時間悠遊到淺草的話,乘搭它會穿過隅田川當中13 條不同建築風貌的大橋。
12:15nn-1:00am明石町河岸花園~ 眺望隅田川的佃大橋和勝閧橋~
- 從築地聖路加大樓展望台下來後走出海邊, 這裡從前是外國人的居留地的沿岸, 現仍保留著外國式風貌並改建成明石町河岸花園。
- 從聖路加大樓平台走下一道樓梯級, 即可遠眺200米外橫跨隅田川的佃大橋, 高樓處的是佃島。
- 佃大橋是一條由聖路加旁的明石町通向對岸月島之間的大橋, 且是一條很簡單的公路車橋, 令人有點錯覺的三角網狀物, 實為較遠一點的中央大橋。
- 這塊地圖板展示此處的隅田川出入口位置建立了三條橫跨河川的大橋, 成了這河岸公園上的風景焦點。
- 有一塊石碑展示就近的是佃大橋200米和較遠的勝閧橋650米。
- 另一塊圖板的資料顯示, 在這條隅田川河岸共有15 座形態各異的大橋, 從這裡向佃大橋方向走, 要6,650米才到淺草的櫻橋, 而反方向隅田川出口的勝閧橋只650米。
- 立即遙望勝閧橋, 是一條雙弧形的鋼鐵橋, 氣勢和建築和佃大橋完全不同, 由於此地曾西洋文化的窗口, 有東京中的外國之稱, 故位在隅田川出口的勝閧橋是以歐洲式建築吧~
- 佃大橋方向附近的一段河岸長路, 鋪設了紅色的磚塊伸延至此。
- 沿路上抬頭可看到當時的美國大使館遺址。
- 美國大使館對開是救護船碼頭, 亦是聖路加明石町的水上巴士碼頭, 當中豎有六枝巨型的石躉。
- 行走隅田川的水上巴士觀光船地圖牌, 有數條路線可乘, 若有時間不要錯過暢遊隅田川, 會穿過那10多座不同風貌的橫跨大橋。
- 隅田川是東京都的水上大動脈, 不時會見到各種大小船隻在行走, 途中見到這艘是來往東京灣至淺草的水上巴士觀光船。
- 這一段通往勝閧橋方向的河岸公園路, 沿途沒有了紅磚地塊, 改換成紅磚牆壁和古典窗戶建築裝飾, 充滿外國的風情。
- 河岸沿途中的一塊大地圖, 說明有關築地, 蘭學發源地及外國居留地的歷史。
- 朝著勝閧橋方向的河岸公園長路, 邊走邊欣賞河川風光, 景色寧靜優美。
- 沿路上見到圓拱形的門廊並配上西歐式柱廊, 並排成一組裝嵌在圍牆上。
- 這些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物裝嵌在圍牆上, 見證這裡曾是西洋文明開化的窗口。
- 河岸公園沿著路牆上種植的花卉, 都是這種清一色的西洋小菊。
- 鮮艷的西洋菊, 配合著這裡曾是外國居留地的懷舊氣氛, 一路向著前方延伸至勝閧橋。
- 走到了這些大型的花圃處, 差不多是勝閧橋和河岸公園的終點。
- 緊守著隅田川出入口的勝閧橋, 全以鋼鐵打造的建築, 橋身雖短但氣勢不凡。
- 看勝閧橋的中間結構建築, 應該是可以升降, 並打開讓大輪船通過。
- 向前走到了河岸花園盡頭處, 近看與月島相連的勝閧橋, 若有興趣就花約10多分鐘可從橋上走至對岸的月島。
- 在距近勝閧橋口時, 會見到橫邊近「はとば小公園」上的一個巨大不綉鋼圓球, 從飽滿的反射鏡看附近的建築物景色。
- 越過大圓球很快的回到六丁目區路口, 再依原路返至本願寺前, 見有座三丁目天橋, 再前面就是築地市場站, 到此即結束上午的「築地之行」。
- 在築地市場站內可看到有關江戶時代的壁畫, 每幅畫上都是一個古老的故事, 此外, 在站內有觀光紀念印, 記得蓋印留念呀~
.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