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 blog 原誌日期:2011-2-24
東涌侯王古廟
東涌的侯王古廟,又稱東涌侯王宮,座落在大嶼山最早開發之地,亦為大嶼山最具規模的一座侯王廟,建築巍峨。該廟位於東涌沙咀頭村西面,廟外灘岸廣闊,前臨東涌灣,後擁群山嶽,更貼近一座300米高建有昂坪360吊車電纜塔的彌勒山崗。
東涌侯王廟歷史悠久,建築年份不詳,據廟內最古老的銅鐘鑄有清乾隆三十年字樣,從而推測建於1765年。廟內供奉的侯王為何許人也,歷來眾人說法紛紜,最流行是指為宋末(公元1270年)忠臣楊亮節,在生時封侯,逝世後封王。
傳說東涌一帶當時發生瘟疫,村民為求消災解難,於是往九龍城侯王廟恭請侯王到沙咀頭座鎮,選址面臨東涌灣立廟供奉,乃由於相傳將領楊亮節為保護宋帝昺,曾與元軍在東涌灣海戰的事跡。每年農曆八月十八日為侯王寶誕,歷年來村民均隆重慶祝,香火鼎盛,而廟前一帶為空曠廣場,毗連有休憩小公園、足球場、籃球場及青年中心,均方便舉行大型賀誕活動。 據該島先輩老鄉民口傳下來,侯王宮前廣場及沙灘,為昔日駐防該地清兵的習射及操練場所,亦有史記馬灣涌當時有兵船七、八艘,及水師一隊,但不歸東涌守軍管轄,而東涌砲台的守軍,於每年的七月初一日,必在侯王廟前操演,廣州或南頭派員前來檢閱,是日號角及鑼鼓齊鳴,十分熱鬧。
東涌侯王古廟為三間開二進格局,廟脊築有一整列石灣陶瓷人物浮雕,為宣統年間的製作品,造型栩栩如生,別具氣勢和特色,而廟外牆設有多幅中國傳統壁畫和立體動物圖騰。廟內存有清乾隆三十年銅鐘一口,由東涌居民合資鑄造。正殿內有宣統二年(1910年)的《東源堂》和《西源堂》兩幅碑誌;右殿壁上則有一幅代表東西涌的主佃兩相和好《永遠照立碑》,上刻「公立大奚山東西涌羌山主佃兩相和好…....」等,為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建立,其中載有該區在復界後主佃田稅之爭。此外,廟內還保存一塊頗大的「鯨魚骨」,約5尺長,安放在一長型木盤上,由於年代久遠,骨身發黑像把朽木長劍,該鯨骨後來只當作陳舊雜物般放在角落處封塵。
侯王廟除了是東涌一帶居民的主要信仰中心,於1927年曾集資築建書室讓村民的子女有機會讀書,可見當時廟宇對東涌村民的重要性。廟宇曾經歷過多次修葺,分別於清乾隆、嘉慶、光緒、宣統二年年間。其後於1960年代及1990年代進行重修。古廟現為香港二級歷史建築物。
(剪輯資料)
.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