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5日 星期三

阿公岩-鐵皮船廠 6


yahoo blog 原誌日期:2008-9-20




阿公岩的發展 
                        
明清時期,不少漁船停泊於筲箕灣灣,且大部份居於艇中及以作漁業維生,造就了海旁一整列鐵皮屋的阿公岩船廠用作修理船隻。

19世紀時,筲箕灣阿公岩吸引了一批遠在廣東惠州的客家人,在對上不容墾殖的山頭開採花崗岩取石,後發展為石礦場,並在岸邊山區搭建簡陋房屋居住,當時作礦場的工人主要來自惠州和潮州,信奉譚公。由於他們稱譚公為「阿公」,所以他們聚落的山頭便稱為阿公岩。

阿公岩的地理位置,正處於鯉魚門水道入口,對開的名叫鯉魚門海峽,是本港東面進出港海的門戶。阿公岩屬於筲箕灣區的偏僻地方,以往只有一條阿公岩道作為主要連接筲箕灣的道路。現時筲箕灣東部,包括明華大廈至東大街電車總站,一直向海伸展至避風塘邊的阿公岩船廠,均屬阿公岩區。

1920年代筲箕灣海旁出現一些小型工業,為工業區的雛型。二次大戰後,該區一帶才多了人居住,同時工廠大廈亦多選在筲箕灣區設立。其後,阿公岩興建多座工業大廈,遂成為筲箕灣的工業區。

1950年至 1972年期間,南華體育會曾於該區設立泳棚。1967年,政府開始清拆阿公岩山上的簡陋寮屋,但進度緩慢。直至 1983年,筲箕灣山邊的聖十字徑發生大火,燒毀不少居民的家園,亦使政府決心整頓,開始全面清拆該區所有木屋及石屋,並在原址開山,興建耀東邨、興東邨等公共屋苑。這些改變,令筲箕灣變成今日的面貌。

1980年代末期,隨著 19868月動工之港島東區走廊第 3期(筲箕灣至柴灣段)的開通,有支路接連阿公岩,也為附近鯉魚門炮台改建的香港海防博物館的交通連接起來。



 
(剪輯資料)



 

 
鐵皮船廠


 
船廠樓窗


 
廠房作業


 
船底器械


 
漁船泊岸


 
修理船隻


 
廠房狗隻


 
鐵皮工廠


 
工廠大廈


 
路邊涼亭


 
 阿公岩道


 
山岩方塊


 
 阿公山頭


 
岩下村屋


 
高樓密集


 
東區走廊


 
鯉魚門海


 
海峽景色


.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