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5日 星期三

西環山七台-太白台


yahoo blog 原誌日期:2009-8-14




西環山七台之的太白台

香港最早期在山上開墾用作建屋的平地,被稱為「臺」。港島堅尼地城的西環山上,於1920年代初,陸續依山而建合共發展成七個平台,該建築群被稱西環七台,有近90年的歷史。 西環七台由於是建在半山的山坡,沒有車輛可直達,只有從山腳的樓梯步行而上,故此該處的環境相當清靜,如在1981年重建為屋苑的羲皇台、古蹟的魯班廟青蓮台及道德會太白台,還有較高處的紫蘭台桃李台學士台等,除了李寶龍台」是前地產商的名字命名外,全都是李氏鍾情的中國唐代李白,以詩人名號及其詩詞有關而命名的。

西環七台每座平台像一條街,由低至高背山面海組合而成,與其他半山區住戶一樣,居住愈高位置看到全海景的人家就愈富有,故最高的桃李台和學士台是華人的富戶地,最低處的太白台多是普通階層的住戶。


太白台原名為太白樓,是一群古舊的唐樓,後來變為妓女與富豪們的遊樂場地,除了該處一帶的住客出入外,一般人很少踏足該地段。1935年政府立例禁娼,令太白樓的生意一落千丈,難以維持,其後有置業公司買下該地段,拆卸很多樓宇重建後改稱太白台。戰後1947年初,太白台設有一間思源學校,目的是為貧苦女工的子女都能有機會讀書。

太白台中段 6 7 號四樓是於1924年創立的香港道德會,取名「福慶堂」,以儒道釋三教合一的信仰,致力推動道德倫理。1927年為成立永久堂址而買下毗鄰相連 8 9 號整幢樓宇。該幢屬典型港式唐樓風格,樓高四層,每層均設有鐵欄護圍的露台,中央略呈微彎,除了罕見的木樓梯,地下是傳統的木櫳門,甚具特色,是影視界常去的取景地點。

太白台香港道德會的港式唐樓,建於1910年代,已建議列為香港二級歷史建築,是整個西環七台最古舊的樓宇,現正作大型修葺工程。道德會於2006年在屯門另設立分堂。此外,太白台分有東西兩旁連接李寶龍路和山市街口,東面入口的石麻牆角上仍保留有「太白台」的石碑遺跡。



 
(剪輯資料)
                                                                                      


 
山市街口


 
路口大廈


 
最高大樓


 
上台梯路


 
太白台街


 
道德會址-網上圖片

                                                                                             
 
修葺工程


 
木製樓梯


 
大木信箱


 
搬堂告示


 
路中植樹


 
出口樹牆


 
石碑門牌


 
李寶龍路



.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