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5日 星期三

高街-香港救恩堂


yahoo blog 原誌日期:2009-9-28



基督教香港崇真會救恩堂

香港救恩堂,原名為基督教香港崇真會救恩堂,位於西營盤高街與西邊街交界,採用仿歌德式建築風格,外貌為灰色混凝土與石塊建成,配以尖形拱門及外牆扶壁。該建築物沿著斜坡路而建,坐北頂端另建有一座高塔鐘樓十分莊嚴宏偉

香港崇真會救恩堂前身為巴色教會,1852由巴色傳道會(或稱巴色差會)的宣教士所創立1847,歐洲巴色差會初派韓山明牧師及黎力基牧師二人來華傳教,以香港為基地,向華南地區的城市及村落宣道,建立教會,並開辦醫院及學校。初時該會在上環區租賃樓宇作禮拜堂,以客家人為對象及用客家話宣教

1850年代中國太平天國動亂大量國內難民逃至香港,部分客家難民聚在西區山坡蓋搭木屋暫居,巴色會除了為客家難民宣教外,尚建有房屋及學校等,客家人為感恩而群到教會聽道,令教會有擴展的需要1861該會集資向政府購得第三街96號一幅地皮建教堂,於186711落成,取名巴色會堂

1924年,由於巴色差會在華南地區逐漸擴展,信徒與日俱增崇真總會宣告成立以代替過往的巴色會體系,並接管巴色會堂。崇真會1927年自立同時在原址作出大規模重建教堂,工程於1932年落成,易名為「救恩堂」。1956年獲香港立案成為法定團體,定名為「基督教香港崇真會」。

現時救恩堂毗連的救恩小學及其上面相連的住宅先後於1958年及1995年拆卸重建。1960年代之後崇真會由以往客家人為對象已擴展至其他不同的國籍,改以廣東話傳道,成為一個本土化的基督教會。

                                                                                               (剪輯資料)



 
救恩教堂


 
三角頂塔


 
高街路口


 
正門面貌


 
聖十字架


 
相連小學


 
閘門入口


 
教堂門口


 
欄杆樓梯


 
斜路建築



.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