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4日 星期二

國寶文物-上河圖展



yahoo blog 原誌日期:2007-6-29




北京首次外借國寶級文物《清明上河圖》

為慶祝香港回歸10周年 ,北京故宮博物館將借出一批國寶級文物來港展覽,其中包括宋朝稀世名畫《清明上河圖》。北京一批文物專家及國務院,特別要求港府在運送及展覽文物安排上必須做足一百分,不能讓人挑出半點瑕疵。

《清明上河圖》不是油畫或板畫,是繪在絹面上的淡色水墨畫,有超過800年的歷史,每打開一次都會有輕微的損傷,平時放在固定溫度和濕度的密封盒子內,每隔幾年才公開展覽一次,展出時場地的燈光、溫度和濕度都有嚴格限制,而且自1949年以來從不出境,今次外借來港,是非常破例的做法,也是對香港保護珍稀文物的一次考驗。


 
外牆上河圖廣告


從保護文物的角度看,《上河圖》來港展出,不完全是冒風險,也可以有收穫,最明顯的,就是促進京港兩地文物專家的交流和合作,正因為《上河圖》特別脆弱,需要許多特殊的護理,如果香港能夠做足北京專家的要求,令這件國寶毫無損傷地回到故宮,對於《上河圖》日後出外展覽將可立下良好先例。畢竟文物的價值不在於密封收藏,而是要喚起世人欣賞藝術的情操和愛惜藝術品的意識,故宮的專家應把這次國寶來港之旅看作機會與挑戰。
 
特製玻璃不反光展櫃
為讓觀眾得到最佳的觀賞效果,特別從英國訂製的自動恒溫、可承受撞擊及極為通透的玻璃專用展櫃,「款待」《 清明上河圖卷 》這位「貴賓」,更配合新西蘭運到的柔和燈光效果,讓「她」表現出最佳絕色。玻璃專用展櫃由德國專家製造,每塊玻璃其實都是由三層拼成,不單可承受撞擊、油壓升降,但透光度仍達97度,不會出現反光、倒影等,加上嚴控溫度和濕度,保持溫度於攝氏2022度,濕度為百分之五十,保存圖卷於最佳狀態。這就是《上河圖》的「最佳保安」,專廳也會有數名保安人員駐守。
展廳內的燈光系統亦由新西蘭訂製,特配7支安裝在《上河圖》上方天花的射燈,提供相等於5支燭光光度的光線,平均照射畫卷,使各種色溫能真實展現,亦令畫卷上的色彩都能看到。這是欣賞圖畫最佳光度,並能反映出一般燈光下總被扭曲的綠色及藍色。
由於展櫃長達56米, 故櫃面玻璃需由2塊接駁而成, 但工作人員會利用燈光效果,減低駁口位阻礙欣賞圖卷。                                                                                                       

特製玻璃展櫃news 北宋張擇端繪的《 清明上河圖卷 》將首次於國內以外地區展出,香港藝術館將設專廳讓市民參觀。 (櫃中為吳灝的版本)




國之重寶-故宮博物院藏晉唐宋元書畫展
第一批展品:2007629日至722 張擇端 北宋 -《清明上河圖卷》正版本
第二批展品:2007723日至811 仇英 明代 -臨清明上河圖卷》
吳灝 現代 -《摹清明上河圖卷》
閰立本 唐代 -步輦圖卷
票價(參觀兩批展品須分別購票) 標準票:$30
                                                                                               



 
外牆唐代畫廣告
 
掛旗廣告


.
.




重現千年-汴京盛況



《清明上河圖》絹面上的淡色水墨畫

清明上河圖卷》是北宋末年宮廷畫家張擇端的創作,該圖描繪了清明時節,北宋9601127)京城汴梁及汴河兩岸的繁華和熱鬧的景象和優美的自然風光。
《清明上河圖卷》是宋代具有代表意義風俗人物畫的傑出作品,全圖是用絹本色,寬有24.8公分,長528.7公分,作品以中國傳統繪畫長手卷的形式,採用散點透視的構圖法,將繁雜的景物納入統一而富於變化的畫卷中。運用鳥瞰俯視的方式,隨著畫卷緩緩展開,用不斷推移視點的方法來攫取景物。這個堪稱當時世上最繁華富庶大都會的舟車樓房、城市百業、生活文化、風俗習尚都包含在長達五米的畫幅內,有 814個人物、牲畜60多匹、28艘木船、房屋樓宇30多棟、170多棵樹木、20輛車、8頂轎;商店繁多如酒家、邸店、香藥舖、醫藥舖和各種攤販,以及建築物如虹橋、城樓、店肆、邸宅等,更有從西北塞外而來的駱駝商隊,展現前所未有的商業都會,是研究宋代歷史文化最具參考價值的圖像說明。


 
《清明上河圖》是傳世的古代藝術瑰寶,北宋張擇端細膩的描繪及精細筆觸,讓世人得以窺見 1,000年前的宋朝首都汴京盛世,當時世上最繁華富庶的大都會,是宋代社會風俗最具參考價值的圖像。此圖卷曾五次被偷運出宮,最後一趟是末代皇帝溥儀欲偷往日本變賣維生,但在邊境遭搜獲而放回故宮,該幅畫卷飄泊那麼多次,雖然都要修補,幸好都算完整。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清明上河全圖

北宋畫家張擇端 - 清明上河圖卷 清明指清明時節或清明盛世。上墳歸來隊伍的轎子,以楊柳裝簇轎頂,是清明習俗,本港部份村落沿用至今。 汴河是運輸樞紐最能反映汴京盛世。



 

鑑定為首版的張擇端繪版 清明上河圖》的作者是宋徽宗朝任朝翰林畫院畫史張擇端,也有一說作者不止張擇端一人,但以張擇端所作為最佳。《清明上河圖》歷十年畫成,最早由北宋宮廷收藏,後流入民間,歷經輾轉,後在1945,被收入遼寧省東北博物館。張擇端繪版被鑑定為首版,細緻地反映宋朝首都汴京盛世,具藝術及歷史價值,後世臨摹者眾。



 

仿作的臨清繪版   因為該畫名氣大,歷代多有畫家臨摹。 「臨」的意思是由原作為基礎,再添上個人色彩,其中明代畫家仇英所臨摹的《 臨清明上河圖卷 》摹本最受推崇。此圖整體佈局是依據原作,另增補金明池的一段,但樓房、園庭、舟車、人物、服飾皆是明代江南市鎮的寫照。其中最明顯是畫中的虹橋,原作的木橋及泥城牆已被改畫成蘇州一帶的石拱橋及磚城牆;畫中樓房建築,亦富蘇州園林的氣派;商舖如裱畫店、銀樓、香樓、青樓妓館,更見明代蘇州的市肆風情。作品所反映的時代風尚和地域特徵,對藝術史的研究極具意義。


 

仿作的摹清繪版   至於「摹」,即百分百仿照原作繪畫,內地畫家吳灝 1984年繪《 摹清明上河圖卷 》便形神俱似,被鑑賞家啟功評為「明清兩代以來最好的摹本」,有讀書人的清氣,無工匠俗氣。吳灝先將鉛筆削成小針般,用畫紙蓋於原作複製品上,其間不能移動稿紙,否則便差之毫釐,謬以千里。

                                                                                                         
.
.


虹橋-商船眾生楊樹




虹橋 - 經典的造橋技術
「虹橋」是整幅畫的核心,北宋京城汴梁 ( 今河南省開 ) 市集虹橋上的人物爭相過橋,橋下貨船快要穿越橋底,亦見險象環生,這一剎那,不但記載了史詩式的動態民生,也準確地記錄了古代交通史上一件大事 經典的造橋技術
北宋退伍軍人用廢竹發明「榫卯相接」造橋術,像鎖牢的關節橫跨兩岸。圖中巨大拱橋為虹橋,由巨木組成拱骨,拱骨之間只以榫卯相接,毋須鐵釘或磚泥,是當年中國建築史、乃至世界建築史上的一項成就。現代專家曾依圖建橋,證明確實十分穩固,反映古代建築技術超群。



虹橋 - 觀船眾生巨樹楊柳
只有在清明後的幾個月,貫通南北的運河才通航,船的到來正是每年商業貿易開展的黃金時間。每一條船都以巨細無遺的寫實手法呈現,是中國造船史的重要記錄。

從虹橋上開始,汴京繁華市集上的各種商業活動全面展開,從賣膏藥的街頭小販、食店、旅館、豪宅、御醫館、睇相算命、海關,還有那些衙差、和尚、商賈、縴夫、乞丐和婦女,各種動物如駱駝、驢子、牛車、羊群和馬匹 … …等等,每個人物神態都可細心考察。
圖見枝疏幹粗的巨樹,楊柳廣植人工運河汴河兩岸,作為護堤「 建築 」,而被「枝斫得越狠,根扎得越緊」而出現了樹幹粗壯的奇境。
 
 

北宋 張擇端 清明上河圖卷 清明上河圖是北宋(9601234)相當流行的題材,其中以張擇端清明上河圖最為有名,他以清明時節作為引子,展開對汴京的精描細繪。張擇端以自成一家的工筆畫技,散點透視的構圖方式,把北宋京城汴河兩岸的繁華景象一一呈現,成就一幅劃時代和影響深遠的風俗圖,這幅寫實風俗畫的傑作,受到歷代喜愛,因而有許多仿本的出現。

 

明代 仇英《 臨清明上河圖卷 因北宋《清明上河圖》的名氣,歷代有不少畫家仿作,傳世30多幅,其中以明代(約14941552)《 臨清明上河圖 》仇英的仿作最為推崇,亦使託名仇英的偽作泛見於畫肆。不過仇英是擬其題目,描寫以明代的建築風物自成一卷,筆墨造型的藝術性的高度無法與張擇端相比。
仇英深得宋院體畫風格精髓,尤工於青綠山水、工筆人物,此圖整體佈局是依據原作,但樓房、舟車、人物、服飾,皆是明代江南市鎮的寫照。
《仇英版卷》在長度上多出一倍,人物衣服顏色比較鮮明,連皇帝深宮後院都可看見,繁榮景象的市集上不見了商店的生意招牌,連古時重要運輸工具的動物卻不多。

 


 

清院本《清明上河圖   
 
仿作之中最具名氣的是《清院本 - 清明上河圖》。

清院本清明上河圖,由清宮畫院的五位畫家陳枚、孫祜、金昆、戴洪、程志道在乾隆元年(1736年)合作畫成,可以說是按照各朝的仿本,集各家所長之作品,再加上明清時代特殊風俗,如踏青、表演等等娛樂活動,因此增加了許多豐富的情節,如戲劇、猴戲、特技、擂台等等,畫的事物繁多,雖然失去了宋代古制,卻是研究明清之際社會風俗不可缺的材料。同時,由於西洋畫風的影響,街道房舍,均以透視原理作畫,並有西式建築列置其中。此卷用色鮮麗明亮,用筆圓熟細緻,界畫橋樑、屋宇、人物皆細膩嚴謹,是院畫中極精之作。

清院本卷 絹本 設色畫 35.6cm x 1152.8cm                                                                           ( 剪輯資料 )

 



.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